隴薯16號
審定情況:2019年申報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
品種來源:以隴薯8號為母本,早大白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,原代號LZ111。
特征特性:晚熟,生育期123天左右。植株直立,株高70cm,莖綠色,葉片深綠色,花冠白色,天然結實弱。結薯集中,單株結薯4-6個,商品率80%以上。耐運輸、貯藏。薯塊含干物質平均25.32%,淀粉平均19.14%,最高可達21.00%(2014年),粗蛋白平均2.56%,維生素C平均13.32mg/100g,還原糖平均0.30%。蒸煮食味優。高抗晚疫病,退化輕。
產量表現:省區域試驗,畝產達到3111.6kg,平均1798.8kg,比統一對照品種隴薯6號平均增產13.3%,比當地對照品種平均增產24.5%,產量總評居10份參試材料的第2位。2017年在渭源、天水、安定、臨夏和金昌5點進行全省馬鈴薯新品種生產試驗,畝產達到2454.9kg(渭源),平均畝產1414.8kg,比隴薯6號平均增產21.9%。
栽培要點:高寒陰濕、二陰地區4月中旬播種,半干旱地區4月上、中旬播種。密度一般4000株/畝,旱薄地3500株/畝。重施底肥而且氮、磷、鉀配合,早施追肥,切忌氮肥過量。選用脫毒種薯,或建立種薯田,選優選健留種。
適宜區域:適宜在甘肅省高寒陰濕、二陰地區及半干旱地區推廣種植。



